top of page
LOGO.png
1

沉聲靜憩

曾經熱絡的打鐵街,在時代的變遷逐漸落寞,文化無法傳承下去。所以結合古蹟和自行車環線的休憩站,讓文化可以藉著其他的機能空間保留下來。

設計者 陳昱瑄  /  指導老師 陳炯堯
2
1.png

百年孤寂。塗葛堀文化中心

百年孤寂,訴說的不只是一段歷史,是過去與現在的共同命運。
塗葛堀,一個埋沒在大肚溪口的村莊,他的遭遇 只能用無聲的悲鳴訴說....

設計者 黃映綸  /  指導老師 謝伯昌
3
圖1.png

洄瀾文化歷史館

洄瀾是花蓮的記憶,而花蓮港的歷史故事一直沒有被完整地保留與介紹。

設計者 袁嘉妤  /  指導老師 董皇志
4
10513124-1.jpg

社區型美術館

人口老化、外移所造成的城鄉差距,透過結合社區活動與傳統產業的方式,發揚社區特色,讓外地的遊客與社區居民,加深對奢區的認識、認同,為社區注入活力,增加更多的可能性。

設計者 蘇詠捷  /  指導老師 施純誠
5

河畔記憶

自古以來河川便是文明的開端,城市的泉源,而淡水河千百餘年陪伴著大台北一同成長,隨著工業的發展,也承載著800萬人的負擔。

設計者 張奕文  /  指導老師 陳清山
6
10411114-1.jpg

傳統戲曲生活空間再現

以梨春園—最古老的北管館閣為對象,並以不同型態的樣貌重現舊時戲曲空間的重要性,主以家鄉認同感、輔以戲曲轉型教學的方式來達到平衡。

設計者 孫毓璟  /  指導老師 李智遠
7
10512051-1.jpg

原住民音樂文化館-原聲帶

原住民文化開始從部落往外發展到大城市,漸漸的被人們看到,也開始受到重視及保護,”音樂”對他們來說是用來證明自己很重要的方式之一,音樂就是歷史、傳承、生活、溝通、情感,音樂對他們來說就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
設計者 蔡彩緣  /  指導老師 陳炯堯
8
圖1.jpg

惜 樂聲

       以嘉義舊酒廠閒置空間再利用,結合嘉義管樂節文化讓嘉義學生和業餘樂團能夠讓更多人看見,也讓民眾更加了解嘉義管樂歷史與文化。

設計者 林芳柔  /  指導老師 陳炯堯
9
10512012 林詩庭 第一張.png

HAG GA ZONG / HAG GA HAG

為了找回客家人的兒時記憶,來到了客家文化體驗園區,讓現今已經一點一滴流失的客家文化再度回到人們的生活裡。

設計者 林詩庭  /  指導老師 郭章淵
10
10411094-1.jpg

共學

讓國小可以有新的功能,隨著社會現況更新型態。

設計者 李佳穎  /  指導老師 李智遠
11
10412039-1.jpg

三峽藍染文化工藝館

說到三峽大家第一印象大多是金牛角,但三峽其實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城鎮,最能代表三峽的工藝非藍染莫屬,希望能透過設計來將此工藝發揚光大。

設計者 陳雅欣  /  指導老師 邱建維
12
10512009-1.jpg

藻礁生態環境教育中心x遊客中心

設計者 吳欣庭  /  指導老師 沈永堂
13
1.png

築讀也

HRC 形式研發新型結構構造,運用CLT等不同新興材料,提升建築根基。學習從小紮根。

設計者 李佳祐  /  指導老師 郭柏巖
14
10512059-1.jpg

圍城/城市化進程下的情感化空間綜合體

解構福建地區傳統情感化空間,演繹在“圍城”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的文化中心的樣貌。

設計者 周凌逸  /  指導老師 李智遠
bottom of page